專業介紹

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介紹

發布者:  時間:2024-06-06 09:18:05  

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介紹

專業介紹

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是我校最早開辦的服裝專業之一。1993年開始辦學,2000年升本,2009年獲批湖南省特色專業,2012年紡織工程專業(服裝設計與工程方向)成為學校首批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專業,2020年開始一本招生。

1 專業發展曆程

本專業依托學科建設,利用現代服裝設計與先進制造技術實現從服裝款式設計、結構制版、工藝加工到生産管理營銷的一體化教學強調知識培養和能力提升并舉。目前材料與化工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重點依托專業。

培養目标和特色

本專業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紮實的自然科學基礎和良好的人文素養,掌握服裝設計與工程基礎知識,具備服裝設計與工程技術開發與應用能力,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具有職業道德、團隊精神和社會責任感,能在服裝設計與工程及其相關領域從事服裝款式與版型設計、現代信息與智能技術開發及應用、生産線組織與工藝管理、運營管理及銷售等方面工作的藝、工結合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專業把産學研協同作為深化産教融合培養應用型人才的主要路徑堅持五個對接,培養學生知行合一、學以緻用、服務社會的意識和能力。一是人才培養方案修訂與合作單位對接;二是課程教學團隊建設與合作單位對接;三是實踐教學平台建設與合作單位對接;四是教學過程與合作單位對接;五是教學質量評價與合作單位對接。

同時,基于紡織服裝産業鍊對應的人才鍊學科屬性和專業特質,對标國家戰略、産業發展、企業轉型中對紡織服裝數字化人才的需求,開設從數字設計(電腦美術、服裝CAD、服裝三維設計),到數字生産及管理(服裝智能生産管理、服裝IE管理服裝信息化與智能制造),再到數字化營銷(服裝市場營銷、電子商務)的全鍊式數字化課程。重點針對紡織服裝産業的智能智造技術人才、數字化生産服務人才、數字化設計創意人才需求,探索學生知識複合、能力複合、思維複合的有效途徑。

知識掌握

本專業注重學生理論知識、實踐技能與創新能力的培養。

主要專業理論課程包括:服裝款式設計、服裝設計原理、服裝材料學、服裝結構設計、成衣工藝學、針織服裝設計、服裝工業制版、立體裁剪、服裝市場營銷、服裝智能生産管理、服裝舒适性與功能等。

實踐課程體系包括六個大類,涉及大一到大四的各個階段,為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提供基礎。

2 實踐課程體系

學科實力

共享實踐教學資源,共建學科平台,有服裝設計與工程實驗中心、虛拟仿真教學實驗中心、服裝實習工場、紡織服裝創新創業基地、服裝工程基礎實驗中心、服裝專業信息一體化實驗室、3D打印實驗室、服裝舒适性實驗室、聖得西時尚産業創新創業教育基地。與紡織工程、服裝與服飾設計表演等形成特色鮮明的一體化專業鍊;與湖南省内外知名企建立了長期的産學研合作關系為學生繼續深造、參加各類服裝專業賽事和創新創業比賽提供有利條件。

3 實踐教學資源

師資力量

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現有專業教師11名,其中,73%以上為碩士以上學曆,中青年教師中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的比例為100%。近年,主編出版教材3部,發表教、科研論文100篇;獲得專利17項;獲得省級及以上教、科研立項15項,獲得省級及以上教學、科研成果獎4項。

專業負責人

陳曉玲,女,湖南祁陽人,生于197511月,教授,碩士生導師,tyc33455cc太阳成集团服裝專業骨幹教師;省級特色專業負責人、省級一流專業負責人。主持省級教研教改課題1項,主持湖南省教育廳科研項目1項,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1項,開展與企業橫向合作項目5項。公開發表教研、科研論文30餘篇,其中2A類、4篇核心,授權實用新型專利12個、發明專利1個,出版專著1部。曾獲湖南省湘潭市自然科學優秀論文二等獎、湖南省教育廳民族教育教學優秀成果三等獎等獎項;指導學生開展省級科技創新項目3項、國家級科技創新項目1項;組織承辦湖南省大學生服裝設計大賽1次,指導學生參加學科競賽,獲得全國金獎、省級及以上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多項。帶領團隊獲得湖南省芙蓉标兵崗、湘潭市巾帼文明崗、湘潭市三八紅旗集體榮譽。

就業升學前景

專業人才培養顯著,學生積極參加各項專業賽事,近三年獲等獎7項,等獎11項,等獎17,優秀入圍獎多項;立項國家級/省級/校級大學生科技創新訓練計劃項目共計11近三年平均考研錄取率17.4%

4 學生獲獎(部分)

畢業生服務社會,輻射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有良好的自主創業素質,廣泛的自主創業平台,平均就業率97%以上。畢業生可服務于服裝及其相關領域的企事業單位,包括服裝品牌公司、服裝進出口或貿易公司、服裝檢測機構、服裝教育機構、服裝研究機構、服裝行業管理部門及新聞出版機構等工作。

(審核:李愛國 何斌 傅靜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