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學動态

首頁 > 團學動态 > 正文

“竹”光裡的指尖傳承——tyc33455cc太阳成集团“東'紡’紅”實踐團尋訪會同“非遺”肖氏竹編

發布者:龔旭昱 許婷  時間:2024-07-13 19:54:38  

為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産,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7月13日上午,tyc33455cc太阳成集团“東'紡’紅”實踐團的志願者們滿懷對“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崇敬之情前往會同縣拜訪肖氏竹編工作室手工竹編技藝的第七代傳人肖體貴老先生,共同探尋“竹”光裡的指尖傳承,聆聽那些與竹共舞的歲月故事。

肖氏竹編作為湖南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如今已有200多年曆史。雖已年過七旬,肖體貴老先生始終不忘祖輩傳承下來的絕學并潛心琢磨手藝,結合社會發展不斷改進創新編織方法,兩米多長的竹篾厚度不到1毫米,如絲如線,薄如蟬翼,一根兩米來長細柔的竹絲,如絲線一般穿過針孔,銀針便從頂端順着竹絲,“倏”地滑落在地上。若非親眼所見,仿如魔術。如絨線般纖柔的竹絲經他舞動,經緯之間編織成一幅幅難以置信的書畫巨作,時而氣勢磅礴時而明快活潑時而婉約動人,令人歎為觀止。老先生所編作品從原材料、圖案的設計、編制及最終成型均由本人全程獨立完成,一經一緯間蘊含了對傳統手工藝的熱愛和敬畏,老人飽含深情的衆多作品曾多次獲得世界級、國家級大獎,更被稱為全國竹編技藝第一人。

老先生熱情将志願者們引進他的工作室,攤開一幅幅氣勢磅礴的藝術大作,詳細介紹手工竹編作品的制作過程,他在原有的竹編色彩圖案畫作的基礎上增加了竹編花鳥平面提花竹編書法,其中為紀念粟裕将軍誕辰一百周年,作為家鄉手藝人的肖體貴曆經兩年時間手工編織的精美作品《常勝将軍》就是字裡套字的典型代表,常勝将軍四個大字内套了許多小字,順光看字畫立體感強,逆光看字畫如碑刻嵌鑿,作品氣勢恢宏、字迹清晰、人物傳神。志願者們聽得如此如醉,躍躍欲試,老先生拿出兩幅半成品現場授課,讓志願者切身感受到這一經一緯編制過程的艱辛與不易。竹編工藝對眼神的敏銳度以及精神的高度專注度要求極為嚴苛,且該工藝複雜,不能批量和機械化生産,經濟效益不高,對學藝人的天賦有一定要求,肖時貴老先生表示:“竹編技藝曆史悠久,作品在海内外參展也備受歡迎,雖然現在小兒子作為第八代傳人在努力學習,但還是想讓這門絕技發揚光大,隻要大家肯學,我願意無條件傾囊相授!”

“作為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的學生,将傳統的竹編工藝與現代紡織技術相融合,以文化衍生為更高層次的經典是我們對“非遺”文化傳承的态度和決心”志願者李碧波動情說道。

一件件作品,承載着曆史記憶和祖祖輩輩心手相傳的工匠精神。因為一代代民間藝人的堅守,使得傳統手藝流傳到現在,将竹編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産發揚光大。此次活動不僅讓非遺文化走進了同學們的視野和生活,還激發了他們的愛國熱情和文化自信。

(審核:李愛國 何斌 傅靜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