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材料學》是紡織工程學科的專業基礎課,凡紡織類相關的專業都要修學此門課程,它也是紡織類研究生入學考試課程。紡織工程專業一直是學校的特色專業。紡織材料學課程作為紡織工程專業的一門基礎性、綱領性課程,紡織材料實驗室在80年代就曾經成為省優秀實驗室。2000年合并升本後,紡織工程專業成為了學院首批本科專業,開始了紡織工程本科教育。
2004年紡織材料實驗室受到了中央财政的大力扶助,成為了中央與地方共建實驗室。重點進行了實驗室的硬件投入與建設,成立了“紡織基礎實驗中心”,設備台套數基本達到1—2人/組的要求,實驗開出率達100%,完全滿足不同專業方向如紡織工程、服裝設計與工程等的實驗要求。
随着專業改造的不斷進行,教學改革也在不斷推進。如:“《紡織材料實驗》教學内容、方法和手段改革的研究與實踐”、“開放性實驗室教學管理模式研究”等院級教研課題都已經立項,并在實施過程中。紡織材料實驗室已經作為全校三個全開放性實驗教學試點實驗室,紡織材料學是全院6門申報中-英文雙語教學試點的課程。
課程在本專業的定位與課程目标
《紡織材料學》是紡織工程專業的一門主要技術基礎課。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紡織纖維、紗線、織物的基本結構、性質和測試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為今後在紡織工業中合理使用原料和提高産品質量打好基礎,也為今後學習後續課程準備必要的專業知識。
課程的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課程重點是材料性能、材料結構及性能與結構的相互關系,課程難點是結構分析。通過理論分析,加強實驗教學,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實踐教學的設計思想與效果
⑴改革實驗内容,增加設計性、綜合性實驗比重
⑵改革實驗方法,提高設備利用率
⑶以學生為主體,構建以能力培養為目标的教學新模式。通過教學改革,提供條件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靠學生自己“學”出知識、“學”出方法來,教師的任務是“教會學生學習”,改變教師“灌輸”知識的習慣。
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
1、提高實驗課時比重,使實驗課時達到40%左右;實驗單獨設課,有利于提高實驗課程的地位;試行全開放實驗教學模式,采用實驗網上預約制;理論課教學内容與實驗教學相互穿插,互為補充,又相對獨立;實驗部分将采用操作技能考試與口試相結合的考試方法。
2、從05級開始試行中-英文雙語教學;
3、制作圖文并茂的生動的多媒體課件,根據不同教學内容的特點,實行多媒體教學、傳統模式教學、實驗實踐實物教學三者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各取其長,不過分迷信多媒體教學。
紡織學科是我院的特色學科,紡織材料學課程是紡織類相關專業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從80年代起就作為學校重點建設課程,經過20多年努力,成效顯著。由于課程注意采用新的教學理念、方法和手段,教學效果良好,有很高聲譽。
紡織材料學課程為我系整體課程建設起到了示範和帶動作用。督導組成員多次随堂聽課,檢查課程建設材料,認為該課程在各個方面都居于全系課程建設前列。
(審核:江灏 黃鏡燕 唐星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