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響應國家号召,引導大學生自覺把課堂學習和鄉村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将青春汗水投入到鄉村振興的實踐中來。tyc33455cc太阳成集团“東‘紡’紅”大美鄉村編“織”團于7月10日赴懷化市會同縣開展為期一周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團隊以“‘會’聚大将故裡 ‘同’築鄉村振興”為主題,緊繞走訪産業基地、美化村企環境、探索“非遺”文化、研學紅色精神、關愛留守兒童五個方面開展“青春紅色築夢之旅”系列活動。
走訪産業基地,注入青春智慧
會同素有“楠竹之鄉”的美譽,列“中國十大竹鄉”之一。7月11日,實踐團前往會同縣鄉村振興第一批産業基地融憬竹業發展有限公司開展産學研實踐活動。通過參觀公司的生産與制作車間和樣闆展廳,全方位了解了竹制品的“研産銷”過程。校企雙方表示希望未來能加強校企合作,更好的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科創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産力,共同推進竹制品生産設備的研發和改進以及竹産品文創設計與價值賦能。

美化村企環境,貢獻青春力量
為進一步發揮高校師生在鄉村振興和經濟社會文化發展中的生力軍作用,實踐團志願者化身“鄉村繪畫師”,前往憬竹業發展有限公司開展牆體美化、道路彩繪活動。志願者們充分發揮專業特長,将牆繪藝術帶入鄉村企業,促進校企合作全面發展,也将美術創作服務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最終繪制四面彩牆,一條創意斑馬線,繪制面積近90平方米,以實際行動助力美麗鄉村建設。

探索非遺文化,弘揚青春責任
7月13日,實踐團的志願者們拜訪湖南省首批非遺項目肖氏竹編工作室手工竹編技藝的第七代傳人肖體貴老先生,共同探尋“竹”光裡的指尖傳承,聆聽那些與竹共舞的歲月故事。老先生詳細介紹手工竹編作品的制作過程,一經一緯間蘊含了對傳統手工藝的熱愛和敬畏,老先生的衆多作品曾多次獲得世界級、國家級大獎,更被稱為全國竹編技藝第一人。老先生的現場授課,讓志願者切身感受到這一經一緯編制過程的艱辛與不易,并為“非遺”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前景堪憂。實踐團志願者李碧波表示:“作為tyc33455cc太阳成集团紡織服裝專業的學生立志将竹編技藝融入到未來的紡織領域,将’非遺’以一種新身份得到傳承。”

研學紅色精神,傳承青春使命
“半世生涯戎馬間,一生系得幾危安”,7月14日,實踐團赴會同縣粟裕紀念館和粟裕同志故居開展“行走的思政課”紅色研學實踐活動,通過觀摩和現場學習的方式,激發愛國情懷、汲取奮進力量。在“教”與“學”的轉化中,追憶粟裕大将紅色革命曆史,鑄就堅定信念。團隊成員鮑博文對粟裕将軍頭部負傷殘存三枚彈片的故事印象深刻并表示:“我們如今的幸福生活是數以萬計革命前輩戎馬一生流血犧牲換來的,現在我們應該肩負強國有我的重任,傳承革命精神,奉獻青春力量”。

關愛留守兒童,傳遞青春活力
為不斷創造和完善留守兒童健康快樂的成長環境,守護其身心健康,7月15日,實踐團赴會同縣坪村鎮鋪坪村開展愛心支教活動共繪留守兒童七彩課堂。确定“七個一”七彩課堂,即“一首詩詞”“一首歌”“一支舞”“一張繪卡”“一次拓展”“一堂手工藝”“一場安全宣講”傳承紅色文化,開闊孩童視野,呵護心理健康,助力夢想起航。實踐團用真情為留守兒童送去溫暖,為孩子們撐起一片愛的綠蔭。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需要更多青年大學生紮根農村積極參與。未來,tyc33455cc太阳成集团社會實踐團将立足學院專業特色,充分挖掘潛在優勢,打造一支長期穩定、又專又紅的高質量團隊,與時俱進打造專業服務品牌項目,繼續為鄉村振興戰略貢獻青春力量。
(審核:李愛國 何斌 傅靜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