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于“經緯之間”為學生織就“錦繡前程”‼️
發布者: 時間:2024-04-19 11:02:41
tyc33455cc太阳成集团黨委副書記何斌從教10年來,始終紮根在紡織工程專業教學科研第一線,勤勉耕耘,無私奉獻,潛心育人,為學校建設發展和應用型紡織人才培養貢獻着自己的力量,以實際行動踐行着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
2002年,何斌來到tyc33455cc太阳成集团攻讀紡織工程專業。“正是在這裡,第一次接觸什麼是紡織,第一次了解中國紡織漫長而輝煌的曆史。”何斌回憶道,“更記得老師帶我們第一次進實驗室、進紡織廠,叩開了我對紡織纖維材料探索之門。”湖工4年本科生涯,在他心裡種下了“衣被天下”的紡織情懷,指引着他繼續西赴新疆、東奔江蘇求學深造,如同一根緯紗,橫貫中國東、中、西部,把對江南織造、湘繡夏布、新疆棉的探索融會貫通,不斷在紡織之路上下求索。
熱愛從湖工學子開始,初心以湖工師者延續。博士畢業後,何斌選擇授業母校。他說:“湖工的老師們是我結緣紡織的引路人,我想傳承這份責任與擔當,堅守三尺講台讓更多的學生像我一樣,從這裡熱愛紡織,在未來深耕紡織。這應該就是教育的本質,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三尺講台,一方天地。回校任教後,何斌将學生時代求知若渴的激情化為授人以漁的奉獻情懷。他立足學校應用型辦學定位,圍繞學院培養高素質應用型紡織人才目标,堅持将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教書育人全過程,将紡織行業産業前沿信息和先進技術嵌入教學實踐各環節,緻力于讓正處于塑造期的大學生樹立正确的職業理想、構築牢固的專業底色、擁有精湛的實操技能。

在《機織學》教學中,他巧妙運用經紗、緯紗走向,梳理織機發展史脈絡,展示學校發展沿革,發揮校史育人、專業育人作用,激發學生愛國愛校愛專業。在《織物結構與性能》課堂上,他介紹中國紡織科學家為“天宮一号”編織“翅膀”,展示現代紡織可“上天下地入海”運用到國民經濟各行各業,用生動的例子說明紡織用品“無處不在”,将大國工匠精神潤物無聲織入學生心田,鼓勵學生大膽探索創新,成為現代紡織的“挺膺擔當”。
“我們學院紡織工程專業是國家級特色專業、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以下簡稱“卓越計劃”)試點專業、湖南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何斌談道,“我想,将教育家精神落實到立德樹人具體實踐中,應該要進一步發揮特色專業優勢,服務國家急需,培養更多的高素質應用型紡織人才。”
從教以來,他指導了51名“卓越計劃”學生企業階段學習和畢業設計,擔任了1個“卓越計劃”班班主任,每年暑期深入湖南、廣東、福建等地的“卓越計劃”聯合培養企業開展走訪調研,與時俱進了解企業對應用型紡織人才培養的需求,密切跟蹤留企畢業生的職業發展,關心指導在企實習的學生。
他基于學校深厚的工程教育積澱、“卓越計劃”的深度實施,積極探索産教融合機制下的紡織工程專業應用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培養模式,其成果獲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紡織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特等獎。
他堅持以生為本,鼓勵學生參加各類科技創新活動、學科競賽、科研項目,指導學生完成的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入選《國家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十周年叢書》,指導學生參加全國紡織類大學生工程訓練綜合能力競賽等賽事獲獎30多項,帶領學生參與企業技術攻關項目,讓學生提前積累了豐富的工程企業經驗,提升了入職競争力,為學生鋪就了卓越工程師成長之路。

孜孜經緯心,落落教化辭。作為湖工“紡織人”,何斌在湖工這方教育沃土上,守望着紡織這座青山,躬耕“經緯之間”潛心教書育人。“我将以教育家為榜樣,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不斷堅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涵養紮實學識、勤修仁愛之心,做紡織工程教育路上的追夢人,當好學生成長的引路人,與學生一起共同織就錦繡未來。”